“重磅出击”疗法,助力晚期前列腺癌迈向慢病化
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3:52    点击次数:60

罗家英自曝前列腺癌复发、拜登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……近期关于前列腺癌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。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和长寿时代的到来,前列腺癌成为男性健康一大“沉默杀手”。近日,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、前列腺肿瘤病区主任李永红接受南方+采访,就前列腺癌防治新趋势进行解读。

关注一:抓紧早筛“黄金窗口”

“一是发病率快速上升,二是早期前列腺癌占比越来越高。”谈到前列腺癌发展新趋势时,李永红主任医师如此总结。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大城市,前列腺癌发病率一路攀升。以上海为例,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可以排到男性第三位,接近发达国家水平。

前列腺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,PSA(前列腺特异性抗原)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李永红指出,50岁-75岁是前列腺癌早筛的黄金窗口。“很多人疑问为什么拜登发现前列腺癌是晚期,其实从专业角度来看,跟国外推行的前列腺癌筛查窗口期有很大关系,美国人过了75岁以后就不推荐做PSA检查了。”

需要引起注意的是,有两类高危人群建议提前筛查年龄到40-45岁。“一是有家族史的人,发病年龄更加年轻,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比例更高;二是有基因突变的。例如家族里有BRCA基因胚系突变,女性容易患乳腺癌,男性容易得前列腺癌。”

李永红介绍,他在临床曾经遇到一例前列腺癌病人,基因检测发现BRCA基因胚系突变,一查家族,曾患乳腺癌的母亲,和近40岁的儿子都有同样位点的基因突变,这也意味着家族遗传带来乳腺癌、前列腺癌、胰腺癌的发病风险,需要密切做肿瘤筛查。

关注二:对晚期癌症实施“重磅出击”

早期前列腺癌通过手术可以实现很好的治疗效果。而对于晚期患者来说,前列腺癌转移“亲骨性”的特点,对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。“前列腺癌一旦发生转移,90%左右转移到骨头,可能会引起骨痛,甚至引起骨折。”为此,中肿牵头成立南方护骨联盟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组,联合泌尿外科、肿瘤放疗、骨科、肿瘤内科、影像科、口腔科等多学科专家,为前列腺骨转移患者“保驾护航”。

在治疗领域,针对有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主要采取药物治疗。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、靶向药物以及核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,更大程度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。其中,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,主要是针对男性的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进行药物的应用。

“我们正在努力让晚期前列腺癌变成一个慢性疾病,能够通过药物治疗来长期地控制。比如目前的治疗趋势是在患者确诊晚期前列腺癌时采取联合方案,我们叫做‘重磅出击’。”李永红主任医师解释,“以前前列腺癌确诊后先开始单纯的内分泌治疗,现在我们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新型的药物,比如加上新一代AR抑制剂的方案,甚至再加上化疗,这种联合的‘重磅出击’,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效果。”

越来越多的新作用机制的药物问世和应用,助力晚期前列腺癌迈向“慢病化”。以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为例,研究数据显示其中位生存时间超过 8年。李永红指出:“新型抗雄药物如恩扎卢胺或阿帕他胺,不仅能延长生存时间,而且适应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。”目前一些临床研究报告的晚期前列腺癌生存时间已从以往的3年左右延长至超过5年时间,标志着药物治疗取得积极进展。李永红表示,未来趋势是将晚期前列腺癌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,通过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实现长期控制。

南方+记者 严慧芳